Green Fern Plant
Gold Rectangle Frame with Leaves

推薦文

「花花公子」的世界

▍王偉忠(電視製作人、節目主持人)

傳說面對死亡時,腦海會出現人生跑馬燈,將生命中重要時刻一一重新演繹;真沒想到在撰稿人廖宏霖的筆下,李家維教授墜落山谷受困三十二小時,在生死邊緣也出現了個跑馬燈,裡面有刻墓碑的同學、烏鴉眼珠、神像、量子糾纏、加了桃樹根的鱔魚湯,當然還有化石、矽藻、放射蟲等許多美麗生物與精彩記憶,書中描述一如電子顯微鏡般精準,將記憶與科學冶為一爐,讓觀眾窺見「科學人」的「科學腦」中繽紛多彩、奪目瑰麗的世界。


我曾在中廣透過視訊專訪李教授,聽他妙趣橫生地描述科學世界,看了此書才知道他是如何靠著直接敲門,打開一扇扇陌生的門,拍紀錄片、做研究、辦展覽、跟世界交朋友。科學讓他永遠用好奇的眼光看世界,甚至在墜落谷底、血流滿面的當下,還能想著「這裡真是一座真正的自然科學博物館」,他研究過蜜蜂透過體內的磁鐵顆粒來感應地球磁場,搞不好,頭頂飛過的藍鵲也可以透過某種溝通方式,幫他求救!


其中有段關於父親的記憶,精簡卻難忘。李教授回顧自己小時候就是爸爸口中的「花花公子」,喜歡種花養小動物,爸爸了解他,卻也對他研究植物的前途擔憂。但他卻是在爸爸過世之後,透過爸爸留下的大量日記才開始認識父親,才知道父親會在冬天強烈東北季風攻擊下,「自己端了把椅子,坐在荒涼的院子中間」,在澎湖老家靜靜地讀凱因斯的經濟學理論,讀完後還寫下長長的評論。老天啊!要比寂寞,真沒人能比得過這位老先生!


《我的神鬼人生》是一本超乎想像的類自傳,但我更期待李教授接下來能將滿腦子奇思妙想與科學知識寫成科幻小說,保證精彩!


Green Fern Plant
Gold Rectangle Frame with Leaves

推薦文

遙看一位執矛騎士去敲生死之門

▍孫維新(台灣大學物理系教授、《科學人》總編輯)

我和李家維教授第一次見面,應該是在一九九二年,地點在科博館。


當時漢寶德先生是科博館的館長,家維兄是副館長。那年我申請了一個國科會科教處的計畫,要拍攝一季十三集的天文科普影集「航向宇宙深處」,這應該是台灣第一次製作天文領域的科普影片,經費夠豐厚,更好的是沒有前例可循,我就充分發揮創意,各處去敲門,拍些當時國內外知名的天文設施和機構,科博館的「水運儀象」也是其中之一。家維兄有一回說,對我的第一印象是在科博館的走廊上,看到我帶著導演和攝影師向他走來,應該就是這次機緣。屈指算來,兩人交情已有一世三十年了。


家維兄的專長在生命科學,我所學方向在天文太空,本來是兩個相隔甚遠的領域,但從九○年代開始,台灣的科普浪潮就逐漸風起雲湧,演講系列、科學營隊、科普論壇,和獎項評審這些活動如雨後春筍,到處冒出來。我當時自美返台,任教於中央大學物理系,那時全台灣還沒有一個天文研究所,為了提高大學生對天文的認識和興趣,我就連續幾年在山峰巍峨、林木參天的大雪山舉辦天文營,成效良好,唯一的錯誤,就是邀請了李家維教授來演講,因為當他講完之後,學生都想要去念生命科學!我報復的方法,就是到生命科學營去,講天文科學是如何的迷人。


從那時起,我和家維兄在各種場合見面的機會就多了,每每看到這位年輕學長站上台去,侃侃而談,從宇宙初起談到生物爆發,從化石胚胎談到火星生命,信手拈來都是有趣主題,內容豐富且有理有據,舉座賓服,感覺這人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就好奇人類演化怎麼會到這種境界?仔細一看,原來他是科博館的館長!


後來當我到了科博館擔任館長,才開始真正認識這個文明社會中的知識寶庫。科博館是個「學習」與「分享」的良好平台,館裡同仁每天沉浸在浩如煙海的蒐藏展示中,體驗「學習」新知的喜悅,再經由與遊客的「分享」,獲得回饋社會的成就感。我在館長任內,常常走到「展示」和「科教」的第一線,親自策展並做教育訓練,也常下場解說。館長做這些事情的好處,就是沒有人會攔著你。十年下來,讓我深刻覺得,人在過了五十歲之後,最有趣的工作就是博物館館長!


科博館在歷屆館長和同仁努力下蓬勃成長,其中漢寶德先生的遠見和家維兄的創意尤其令人佩服,像是科博館基金會的成立,讓這個館能在兩岸的科普教育中卓然挺立,成為各地科普場館模仿學習的對象。科博館的展示都很精彩,科教活動也都相當有趣,究其原因,是培養了一群會「說故事」的人,科學知識從此變成了許多個新奇有趣的故事。


有一回科博館和浙江省自然博物館(現已升格為浙江省自然博物院)洽談合作,我和家維兄就去了杭州,正事談罷,館方安排我們去西湖邊上的「茶葉博物館」參訪。記得當時是一位女館長接待,她看到來自台灣科博館的前館長和現任館長同時到訪,高興得不得了,就問我們想看些什麼。家維兄毫不客氣,說:「想看你們的蒐藏庫。」這一聽就是內行人。這位館長有些尷尬,說:「我們的蒐藏庫又舊又小,比不上你們科博館的大氣新穎,這樣吧,您二位想看些什麼,我請同仁拿出來。」家維兄毫不客氣,說:「想看你們最好的東西。」


於是我們就看到了琳瑯滿目的歷代茶葉茶磚,這已經相當令人感動,最後他們拿出來一個小小的玻璃皿,裡面有些黑色物體,像是香菸濾嘴撕開了裡面的東西,說是明代的瑞典沉船上撈起來的中國茶葉,國務院因為他們是茶葉博物館,特別撥了一點作為鎮館之寶。講到這裡,那位女館長有點靦腆地說:「說老實話,我們也真不知道它是不是茶葉。」家維兄此時豪氣干雲,說:「你要是信得過我,就撥一點給我帶回台灣,我在新竹清華大學有實驗室,可以幫你化驗一下。」那位館長大喜過望,找同仁拿個小盒子就撥了一點給家維兄,我在旁邊都看傻了,這不是國寶嗎?


一年之後,家維兄告訴我已經有答案了,剛好我們又要去杭州,就約了那位館長見面。在宴席上,家維兄告訴她:「經過化驗,這個物質裡有三種相當豐富的金屬離子。第一種是鈉……」大家聽了就笑了,這還用說,海水就是氯化鈉啊!他接著說:「第二種是鐵……」這也不稀奇,因為帆船上有不少鐵件,泡水生鏽進入沉船物件中很合理。接著家維兄說了:「第三種是鋁,這就確定了這個物質的確是茶葉!」大家深受震撼,茶葉裡含有大量的鋁?鋁不是失智的元兇嗎?我們還每天喝茶?家維兄說了,茶樹會將土壤中的鋁離子吸附到茶葉裡,所以鋁含量高,就說明了這的確是茶葉,但不要擔心,泡茶的沸水是不會將鋁離子溶出的,只要不要將茶葉嚼碎了吃下肚就好,因為人的胃酸pH值為二,是極強的酸,能將茶葉中的鋁離子溶出來!


這就是個我們親身經歷的有趣故事,包含了明代沉船的神祕、生活中常見的茶葉,以及科學解謎的過程,後來成為我對老師們常講的教學範例,在許多場合中,藉著「說故事」的趣味過程,就能輕鬆有效地傳遞科學知識。家維兄的故事更多,很高興看到《我的神鬼人生》這本書經過多年努力,終能出版!


這本書由家維兄口述,廖宏霖先生採訪創作,以二○一七年十一月家維兄開車墜谷的三十二小時歷險過程貫穿全書,從深谷待救的人心出發,回看他自己大半生的奇特經歷。


家維兄開車墜谷的那天晚上,我們還在台中一起用餐,為一位剛獲頒榮譽博士的基金會董事慶賀,飯後我回科博館,家維兄坐高鐵回新竹,車上他遇到另一位清大同事蔡教授。後來蔡教授告訴我,那天晚上兩人回到清大,家維兄要是回西院宿舍休息就沒事,但他還是決定開車回山上的玻璃屋,第二天起就音訊全無,第三天連我在科博館都接到通知,希望大家協尋李家維教授,還好不久之後就傳回佳音。聽說當救援人員攀下深谷走向他時,家維兄還叫大家別靠近,先拍張照片,因為《科學人》雜誌要用!


在這之前,家維兄也經歷過冠狀動脈栓塞、在加護病房撿回一命的過程,我就想,這人十二生肖是屬貓的?他毫不畏懼地去敲每一扇門,包含人生至大的生死之門,只是希望能瞭解萬事萬物背後的科學真相。這一點我和他十分相似,小時候我聽過一句話:“Ask, and you will get it. Knock, and they will let you in.”(問了,就會得到;敲了門,就進得去。)從此以後,我在人生道路上也不吝於敲門。


宏霖的寫作方法和全書的體例格式都很特別,讓人開卷展讀就停不下來,會不由自主地一路跟著家維兄,觀察和欣賞這位執矛騎士,如何去敲每一扇生死之門!Enjoy it!